Ref. http://coun.nctu.edu.tw/counsel/coun_chin/share/heart_new/200810/LitDic.html
所謂GET練習即是採用情境曝露法(Exposure Therapy)中的現場曝露法,
以下資料請參考
【名詞解釋&症狀描述】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係指人在經歷過一種嚴重創傷事件(例如:火災、車禍)後,出現嚴重的、持續性,或有時延遲發生的壓力症狀,並且持續超過一個月謂之。災難發生之
後,患者持續感到害怕、無助、感覺麻木、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噩夢連連,反覆回憶當時恐怖情景,並逃避所有可能勾起回憶之事物。
【發生原因】
主要分為四種,詳述如下
01.壓力源與脆弱因子:
(A)壓力源:創傷事件本身就是一個壓力源,而每個人面對壓力源的反應各有不同。創傷事件的嚴重度,根據個體對該事件嚴重度的評估,經過評估後,個體覺得
該事件對自己而言是重要的並且認為該事件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很嚴重時,但卻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去應付這個事件,壓力就產生了。
(B)脆弱因子:早期創傷經驗、人格特質、不佳的社會支持系統、精神疾患的遺傳病、最近壓力生活的改變、外控的的想法與知覺、過度飲酒。
02.認知模式:
認知理論認為人的情緒反應不是事件本身造成,而是個體內在的信念所致,也就是個體對外在事件的詮釋所致。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一般情緒問題不同點在於,個體會不斷的回溯過去的創傷經驗。個體一些非理性想法會將一些小線索災難化,而產生過度的焦慮反應。
03.行為模式:
行為模式著重制約反應的發生。個體在事後愈到相關刺激後,就會產生相關的焦慮反應。
04.心理分析:
心理學派著重於幼年未解決的的衝突事件。面對創傷事件的個體,因為該事激起了過去未解決的衝突,個體為了避免衝突而採用一些防衛機制(如壓抑、否認、抵銷等),而減低內在焦慮。
【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亦可分為四種,細述如下
01.藥物治療:
當症狀太過明顯時,最好能以藥物立即協助,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至今已被證實有效的藥物包括:三環抗鬱劑、特異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單胺氧化脢抑制劑等。此外,一些抗癲癇藥物、乙形腎上腺素拮抗劑對於焦慮也頗為有效。當藥物奏效時,得持續使用一年,以確保藥效的穩固。
(A)三環抗鬱劑︰這類藥物主要是作用在抑制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再回收至神經突觸前的神經末稍,如此可以提高這些傳導物質於突觸的作用。較不具有專一性,它
可以作用於全身的許多神經突觸接受器,所以會有許多的副作用產生,如:作用在抗膽鹼接受器,會產生口乾、便秘、視力模糊等;作用在抗組織胺接受器,會產生
嗜睡等情形;也會影響心臟傳導,導致心跳過快或心率不整的現象;作用在周邊血管,導致血壓降低。
(B)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此藥物主要作用是抑制人體內的單胺氧化酶,使神經系統突觸間的代謝率降低進而增加其在突觸間的濃度。副作用不多,偶爾產生如:暈眩、睡眠障礙、噁心、頭痛等現象。
(C)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此類藥物是選擇性的抑制血清素(serotonin)的再吸收,但它不會抑制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之再吸收。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頭痛、顫抖、腸胃不適、影響睡眠等,但有些病患反而會有想睡覺的感覺。
02.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選擇
(A)焦慮管理(Anxiety Management) :
教導當事人一些因應壓力的技巧-
(a)放鬆訓練(Relaxation Training)
藉著循序漸進的肌肉放鬆練習協助當事人控制本身的焦慮和恐懼。
(b)呼吸練習(Breathing Retraining)
教導緩慢腹部式呼吸法來幫助當事人放鬆自己,和解除因為壓力所產生的身體緊張狀態。
(c)正面的思考和自我對話(Positive Thinking and self-talk)
教導當事人如何去改變負面的思考內容而以較正面的想法來代替。
(d)自我肯定訓練(AssertivenessTraining)
教導當事人如何適當的表現自己的觀點、情緒和期望,不是去疏離他人。
(e)思考中斷法(Thought Stopping)
當出現不適當的念頭或思想時,馬上利用另一個念頭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B)情境暴露法(Exposure Therapy):
幫助當事人能夠去面對與壓力事件有關的人、事、物、情境或情緒,以及種種會引起當事人有強烈情緒反應的事件,共有兩種方式:
(a)想像暴露法(Imagina exposure) 當事人一方面想像會引起強烈情緒反應的情境,一方面練習放鬆技巧循序漸進地使當事人減低焦慮,在真實情境時可以因應壓力。
(b)現場暴露法(In vivo Exposure)
當事人重複暴露於真實的恐懼情境中,雖然這些情境是沒有傷害性且安全的,但是因為當事人將此情境和強列的恐懼相聯結,讓他們會去逃避相似的情境。因此讓當
事人長期處於此情境下,讓他們不會去逃避也漸漸知道其時並不怕,可以去面對這些使他們恐懼的情境。
(C)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
幫助當事人去修正不切實際的信念,假設和自動化思考。因為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干擾生活功能。例如:一位唯一在地震中生存的當事人,可能會將家人的死
因歸咎於自己身上而產生強烈的罪惡感。因此,認知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當事人找出不合理的信念,並且去對抗它,進而採取更實際的想法和行動來平衡情緒。
(D)遊戲治療(Play Therapy):
通常適用於兒童身上因為他們無法有效地利用言語來表達,藉著遊戲的形式互動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關於他們本身的創傷記憶和經驗的訊息。
(E)心理衛生教育(Psychoeducation):
教導當事人和他們的家人關於PTSD的症狀及他們可以得到的幫助和治療,讓他們了解這樣的情況發生在重大災難之後是正常的,只要經過一定的治療程序和時間他們是可以克服的。
03.自我救助:
睡前和具有同理心的人經常性的談論所發生的事件,可以協助個體處理自身所經歷的創傷事件。同時,團體性的治療,更必需於創傷事件發生後,儘快的予以開始,
因為它可以提供個體一同分享所見所聞與所經歷過的經驗,而達疏壓效果。而當環境已出現死亡或瀕臨死亡的情景時,社會性的儀式(例如:招魂、超渡、收驚
等),也可對所發生的創傷事件提供有意義的關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